[功理浅述]
开胸放香功是道家昆仑派大雁气功的高级祖传功法。当前我国气功已逐渐深入发展,广大练功者的功力层次也比十年前有很大提高,在这一形势下,我决定把放香功这一高级秘功奉献给社会,以促进练功者进一步提高功力,加深功能层次。大雁开胸放香功以“道法自然”为本,以动功和静功相结合,自然炼丹、筑丹,可炼出五种丹香(包括牡丹香、檀香、茉莉香、玉兰香、丁香)。目前传授的是放香功的第一步,可炼上述五种丹香中的任意一种丹香,打好炼丹、放香的基础。练此功须和静功“佛禅静坐收气功”(详后)相结合,能起到集中打开十二条经络中的六条经络,即开通前胸、后胸、左右胸等胸脉以及命门和下丹田,同时可调节89条络脉和76个小关节。打通前述胸脉和经络,可使真气在体内加速激发和循环,快速净化凝聚筑丹。真气净化筑丹后,体内便可产生丹香。丹香循环于体内,起通经开穴和优化脏腑功能的作用,并可从胸脉自然散放于体外。丹香是道家气功中最上乘之真气,这种真气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所以有病者也可以练,能收到练丹和去病健身的双重效果。但是患有严重内脏病、软骨病及毒症的人,禁止习练此功。另外,根本未练过气功的或未练过大雁气功的人,也可以习练此功。当然,都要有大雁气功“前六十四式”为基础,可先练“前六十四式”的第二步功筑基若干天。对刚学“前六十四式”的人来说,功法掌握后,便可习练放香功。
“开胸放香功”练功之后,紧接着要练“佛禅静坐收气功”。其作用是将体内练出的丹香,收敛于下丹田,以不断纳香和筑养内丹。总之,习练这二个功法,不出任何偏差。
“开胸放香功”各节动作的功用,均以功法口诀加以说明,其详细功理和运化机制,见“佛禅静坐收气功”所述。
[口 诀]
香味扑鼻云里穿,
得到香气中药丹,
为全五脏好,
香气满天再炼丹。
炼丹再炼丹,
练气再练气。
九九归一练身体。
1.入静放松眼平视
预备,面北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眼平视,舌舔上腭,放松入静,两手虎口稍圆,食指与中指分开,无名指与小指并拢,并与中指分开,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位于环跳两侧,掌心朝前,指尖朝下,调心、调身、自然呼吸。见图8—1。
2.八卦升级到天顶
手形不变,左脚斜上前一步,身形稍左转,两手同时上抬,左臂略屈肘抬至与肩平,手掌虎口外撑,眼视左手食、中指开缝处;右手提至右下丹田,掌心斜朝下,接着出右脚为第二步,如是左、右、左、右等共八步,走一圈八卦。最后右脚在前。见图3—2。
3. 昆仑开合到心胸
上体右转,身体下蹲,两膝屈,重心移至左腿。手形不变随身转动,左手下落从体侧外旋向后翻掌,手心朝上,合谷置于命门处;右手翻成掌掌心朝上向右随身外旋置于右带脉前,指尖朝右方。随后左手经头顶变成半剑指画大弧回落于右手上方,剑指对右劳宫穴。见图8—3。
4.双手入地采药来
上身转正,左手随之变空掌上移贴胸,同时,右手变半剑指手心向里下扎于右脚前。右手动时,左手贴胸移至左胸气库穴。见图8—4。
5.乾坤后转罗肌开
身形不变,右手变掌沿地面外旋到身后翻掌掌心向上合谷置于右肾俞。再经过罗肌与左手同时左右分展抱气回贯两膝盖,此时两膝仍屈。随后,两手心朝下沿地面同时外旋至身后,变手心朝上合谷对肾俞,接着两掌经带脉向前甩出,手形与起式同。见图8—5。
6.八步登云到天空
身体直立,手形与第二动作相同,先出左脚为第一步走八卦,最后右脚在前。见图8—2。
7.左右开弓来炼丹
左脚(跟)上一步,与右脚平行,同时右手上提与左手平行,掌心向前,手臂自然伸直,接着两手翻掌,掌心朝里,手指相对,收到胸部两侧,下落在两带脉处。稍停片刻,两手向左右拉开、展平,接着上左脚,身体下屈,左手随身动向后旋至合谷对命门;右手随身下屈时在两脚中间接气。随后身体直立,右手搂至右带脉处,左手搂气动作与右手相同。见图8—6。
8.三掌抱气到心胸
脚形不变,右手成空心掌向身右侧向前划弧搂气至右罗肌穴,左手成空心掌向左、向上,向右划弧搂气至左罗肌穴;两手稍分从下捧地气到左、右罗肌,身体直立,三次搂气均贴于身。见图8—7。
9.拜得香气四方来
收回左脚,与右脚平行,同时两手下落从两侧向前上提,在胸前合掌,手指向上,沿任脉下落至膻中穴分开,成空心掌贴于左右罗肌。稍停片刻上左脚,两手同时向两边拉开,接着屈身向前,双手随身动向下在两足中间捧气至左右罗肌穴,同时身体直立,如此捧气三次。第三次以后,收回左脚与右脚平行,同时,两手在身前下落往上捧气贯至下丹田,然后分于身体两侧。以右脚跟为轴向右转,带上左脚,双脚平行与肩同宽。按上述动作身体转向右,再转向后,再转向左,最后归正,拜四方完毕。见图8—8。
10.动手心、活手背、香气来、经络开
身体转正后,两手后旋由里向外上下翻转32次,手心朝上,此功主要以手腕带动。然后,从两侧捧气过头顶贯至下丹田再落到环跳穴处,手心对环跳。见图8—9。
11.老君炉旁走八方
接上式,两手上提至胸前,左手在里,合谷对右胸,右手在外,合谷对左手后溪穴,略高于左手,呈阴阳鱼状。随后,起左脚为第一步向左走一圈八卦,共八步,回到原位,右脚在前。见图8—10。
12.搂气到劳宫,劳宫到心胸
跟上左脚,两脚平行,下蹲到半马步状,同时,两手在两足中前方快速捧气回贯到左右罗肌穴,反复捧搂八次。见图8—11。
13. 心胸来放香,要得十二经络通
两腿仍成半蹲状,上身直立,先右手后旋从带脉处向前甩出为一次,再左手后旋从带脉处向前甩出为二次,先右后左一共八次,掌心均朝上。见图8—l 2。
14.胸前缠手归元气
接上式,左手甩完最后一次时,与右手平行,两手与带脉同高,身体直立,两手同时下落于下丹田前,再上提至胸前,然后向左右拉开伸直,再向前回合于胸前,右手在左手之下,从下向上缠绕左掌,并置于左掌之上,同时回到膻中,从两侧捧气贯至下丹田,稍停片刻。见图8—13。
15.抬膀晃三晃,天地接上气
两手从下丹田向上划弧至胸口,右手臂在里,左手臂在外,掌心朝下,呈阴阳鱼状。右合谷对膻中,左合谷对右手后溪穴,然后两臂随身起落上下晃动三次。接着上身略前倾,屈膝,两手外旋于环跳后,掌心朝上,两胯先右后左摆动四次。晃胯后,身形不变,右手向前提至右前方,手指斜朝上,左手变掌心向后置左环跳外侧。见图8—14。
16.日月打通混元气
接上式,身体直立时,随之右转,成右弓步,右手同时变半剑指,随身指向右上方;稍停上左脚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呈“八字”手形落回于右环跳,左手成半剑指,随左脚同时上至左上方;稍停,左脚撤回一步,身形转正,双脚平行,双手手心向下,虎口相对,移至下丹田高度。见图8—15。
17.大雁满天飞、满天飞、飞到银河去夺丹
手形不变,屈肘,双手上提至肩平的高度,同时出左脚开始走一圈八卦步,每走一步,双臂呈大雁飞姿势。第八步双脚平行,身体归正。然后以同样手形动作,前进三步。前进时皆以右脚在前,左脚带上,最后平行。然后以脚跟为轴向左后转体,再以同样手形前进三步,此次则两脚交替前进。最后右脚在前,再向左后转体,上右脚与左脚平行,做采药动作,两腿呈蹲状。上身直,手心向下,与膝同高,再变成爪形上提至胸高度,以膝关节调身形起落,共作五次。第五次后,身体略前倾,双手贴于胸前,然后合掌,随之身形直立。见图8—160
18.香气扑满天,香气在人间
先炼一种气,弟子忠心练。
接上式,两手掌伸至下腭部向左右展开,手与头部同高,撑腕手心向上,指尖朝两侧,身形以腰为轴,先左后右晃动五次。随后,两手弧形环抱回收至胸部贴住,稍停片刻,接着两手同时变成“八字”手形,向前上方推出,手心朝外,虎口相对。略停,然后再翻手心朝里,拇指向上回收按到胸口两侧,按捂时,五指伸开,身体随之半蹲如“安睡”状,脚跟着地。略停之后,两手在胃部叠掌左手在里;右手在外,贴任脉向上搓,直至过喉、面部,经百会搓至风池时,身体起立,两掌在风池分开下行,再贴任脉两侧下搓至下丹田,并旋至环跳外,回掌拍打环跳穴,并掌心向前用手腕向前甩一下,捧气经头贯至丹田。见图8—17。
19.抬剑贯阴阳
脚形不变,身体呈半蹲状,但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右手成半剑指上提至右额前方,手心向外,左手随之也旋至合谷对命门处,手心向上;稍停,右手在体侧绕一圈经带脉成掌形,手心向上,向右前甩出。见图8—18
20. 翻掌纳坤精
接上式,以右足跟为轴,向右转体,带上左脚与右脚平行成马步状,两手变成手心向下,按至地面,再翻掌捧气到胸部,右手再变半剑指下扎地面,手心向右侧,同时左手成掌,指尖朝下,过带脉向后推。见图8—19。
21.探地摇摆风
身形不变,两手同时收于下丹田前,手心向上,左上右下内外关交叉;然后身体起立,向左转体,出右脚起步,向前行三步,每进一步,两手在胸前相交一次,最后,右脚在前,右手在上,再分两手,右手后旋经带脉向前甩出,同时左手旋至命门处。然后,右脚后撤一步转体,右手随之后旋仍经带脉处甩出,左手不动,出左脚向斜方向走三步,两手交叉和前同,第三步左脚在前,两手分开,左手旋至合谷对命门,右手后旋经带脉向前甩出。见图8—20。
22.抱气入心胸
接上式,撤左脚后转体180度,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同时两手在两脚中间捧气到头部下贯至丹田。见图8—21。
23.五道混元气归宗
上左脚与右脚平行,同时两手从体两侧捧气经头部,收气于下丹田,接着成空心掌拍打左右环跳一次,之后,两手自然垂于体两侧。
附注:“开胸放香”动功要与“入定静坐收气”静功(佛禅静坐放香功)结合习练,为了编辑上方便,兹将“入定静坐收气”静功列入本书第三部分——静功功法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