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旦
武旦
wǔdàn
[a female character type versed in shadowboxing,swordplay,etc. in Beijing operas;warrior woman] 扮演有武艺妇女的一种戏曲旦角。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的武旦,一般是不骑马的,也有骑马的,比较少。她重在武功,重在说白,还有一种特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有的还以跌扑取胜。在唱上和表演上稍为差些,不太注重,这样的戏很多,例如《打焦赞》的杨排风,《泗州城》的水母,《打店》的孙二娘,《无底洞》的白鼠精,《摇钱树》的张四姐,《三岔口》的店主婆等,都属于短打武旦。另外还有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旦。刀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区别。刀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时还得长于做工,而且有时候说白、工架都很重要。我认为刀马旦实际上是武旦和花衫合起来的—种行当。这种行当现在比较受欢迎,例如《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的穆桂英,《七星庙》(又名《佘塘关》)的佘赛花(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佘太君,佘太君年轻的时候叫佘赛花),还有《棋盘山》的窦仙童,《三休樊梨花》的樊梨花,《珍珠烈火旗》的双阳公主,《扈家庄》的扈三娘等。包括现在的新编历史剧,《刘金定》和《平阳公主》等,都是属于刀马旦这个范畴。实际上我认为刀马旦跟花衫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因为演花衫的人,一般都是兼演刀马旦的。纯粹的刀马戏并不太多,因为纯粹的刀马戏,由武旦来应工就可以了。可是像我刚才举的那些刀马旦的例子,说白跟表演都是非常重要的,梅兰芳演《穆柯寨》,王瑶卿演《破洪州》,都是以说白和表演取胜,而不是以武功、工架取胜的。所以很多的刀马旦戏实际上跟花衫是分不开的。而且从发展上来看,纯粹刀马戏会逐渐减少,而大量发展的是花衫戏。我的看法,在旦行里,将来最有发展前途的行当是花衫,也就是说演员必须是文武全材。有意思的是,武旦或刀马旦这个行当所刻画的都是古代的女英雄、女将军、女侠客之类的人物,像这样一种行当,在我们中国人看,是很习惯、很熟悉的,可是在国外看来却感到很新鲜。因为在国外,女将军、女侠客之类是很少见的,有些外国朋友看了这样的戏以后,非常惊讶,都说中国是这么多年的封建社会,妇女受到无比沉重的压迫,可是中国妇女的形象在舞台上出现时,却是这样使人敬佩,这样可爱又可敬,而且表现的是这样英勇突出。中国戏曲舞台上,塑造了这么众多英勇、豪迈、爽朗、可爱的妇女的艺术形象,这是我们的骄傲。
日常生活里擅长武艺的女子并不多见,可是也并非绝无仅有。自古以来就有各类女侠、女盗、女妖、女将军,或“野蛮女友”出现在传奇、故事乃至史书记载之中。京剧旦行中表现这类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另有一个特殊行当,叫武旦或刀马旦。用于区分常见的青衣行或花旦行。京剧行当划分之细密与严谨令人叹服。
武旦演员不重唱、念,重在舞、打以及各种表演身段。在喊杀声中不乏女人的娇媚,在拳脚功夫中捎带出女性的温柔。
《十三妹·能仁寺》中女侠何玉凤救了落难书生安骥和被掳女子张金凤,玉成了他二人的婚姻,自己反成局外之人。好一付侠骨柔肠!
《打店》中的孙二娘在逼上梁山之前,是一个开黑店的老板娘。这位江湖中人本不善良,她打劫客商,抢夺钱财,害人性命,还卖过人肉包子呢。在客店里与武松在黑夜中的拼杀,尽显其武功盖世,身手不凡。
《打焦赞》是另一出著名的武旦戏。天波杨府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烧火丫头,竟有一身好武艺,十分难得。 宋、辽交兵,宋三关元帅杨延昭之子杨宗保被韩昌擒去,三关二十四将皆非韩昌对手。孟良回京,向天波杨府求援。佘太君命杨排风出征,孟良带排风来至三关,却遭到焦赞的嘲弄,领教过杨排风的厉害的孟良唆使二人比武。一位是三关上将,一位是烧火丫头——两人身份地位相差甚远;一位是五大三粗的男子,一位是娇小柔弱的女子——二者体格形象极不般配;一位口出狂言、目中无人,一位低声下气、陪着小心——双方在气势上有天壤之别。然而杨排风巧使棍棒,把焦赞打得服服帖帖。杨延昭点将,令杨排风出阵,孟良、焦赞随其左右。结果大败韩昌,救回宗保。
《泗州城》则是一出最典型的武旦戏。泗州城水母幻化人形,欲与书生乌延玉成婚。乌骗取水母身上的明珠,逃出洞房。水母大怒,率领水族兴动波涛,淹了泗州城。观音菩萨遣众神将与之搏斗,终将水母擒获。这出戏最能展现武旦的功夫了,在格斗中要刻意安排京剧特伎——打出手。水母在众神将的夹击下,困兽犹斗。在出手锣鼓伴奏下与天兵斗法。刀枪棍棒满台飞舞,抛、真、踢、接,目不暇接。水母以拍枪、挑枪、踢枪、前桥踢、后桥踢、虎跳踢、乌龙绞柱踢、及连续跳踢等高难度舞蹈动作表现惊险的战斗场面。极具戏剧的观赏性。
京剧武旦演员简介:
早期著名的武旦演员有朱小喜,其子朱文英(即朱四十,1986年生人,1900年选入开平署),其孙朱桂芳(1891-1944)、重孙朱盛富是四代武旦世家。
阎岚秋(即九阵风,1882-1939)与阎世善(1919年生人)为伯侄两代武旦演员。
另如朱小沅为四喜班武旦;张芷芳(1851年生人)亦是四喜班武旦;陈五儿(名连珍,1855年生人)为春台班武旦;马六儿(名桂莲,1856年生人)为三庆班武旦等等。
解放前夕张美娟活跃在上海、南京、江南一带的京剧舞台上,她的出手套路新颖,炽烈火爆,是深受大众欢迎的武旦演员。
解放后新中国培养的武旦演员人才济济,有王玉珍、刘秀荣、方小娅、孙明珠等,年轻武旦演员中阎巍、黄桦、潘月娇、李红艳、阎虹羽、李静文、张淑景、杨亚男、吕琳、杨嬿、史依弘等都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