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李永坤
来源:《菲律宾短棍精解》
在菲律宾武技体系巾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器械格斗流派,这些不同的流派都基于一个相同的理念来“适应生存”,其理念就是菲律宾武技中经常提到的“攻击
角度”。攻击角度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武器的进攻角度,但其真实意义除了与攻击角度相关外,还涉及到攻防动作具体经过的路线。菲律宾武技流派常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攻击角度。如图4-1-图4-3所示,其中用数学中的加号即“+”来表示武器在左右水平方向与上下垂直方向上的四类攻击路线;用数学中的乘号即“х”来表示武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的四类斜向攻击路线;用数学中的点号即“.”来表示武器对目标的直线攻击路线。
这些数学符号对应短棍技法而言,加号“+”与乘号“х”所对应的攻击技法就是通过短棍以弧线“挥击”的形式完成的,它以棍身为接触发力部位;而点号“.”对应的攻击技法则是通过短棍端头直线“冲击”的形式完成的,它以短棍的两边端头为接触发力点。
(一)挥击式攻击技法
1.基本攻击技法
(1)平扫
平扫即用右手握棍,手心向上或向下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做水平的横向挥击。当向自己身体内侧横向挥击时称之为内平扫或者称正手平扫(图4-4一图4-7);当向自己身体外侧横向挥击时称之为外平扫或者称反手平扫(图4-8—图4-10、图4-8附图)。
在实战中通过身法与步法的配合,平扫可以对对手上、中、下三盘要害部位进行全面攻击,如图4-11—图4-16所示为正手平扫与反手平扫对手上、中、下三盘。
(2)劈
劈就是手持握武器从上向下的挥击,分正劈与斜劈两种。
正劈:指短棍从上向下的垂直纵向击打(图4 -17—图4-20)。正劈主动攻击的目标一般集中在对手头部、锁骨等上盘要害部位,还可用于进行抢点攻击,如图4-21、图4-22所示;有时正劈也可用于让位打手类的截击,即杀对手“手”上,如图4-23所示。相对于斜劈而言正劈在实战的运用并不多见。
斜劈:凡是武器从上向下非垂直的纵向挥击都可为斜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从自己的右高位向左低位实施斜劈或者自己身体的外侧向内侧斜劈时称之为左劈或正手斜(图4-24—图4-27)。
第二种,从自己的左高位向右低位实施斜劈或者从自己身体的内侧向外侧斜劈时称之为右劈或反手斜劈。 (图4-28—图4-31)
在实战中通过身法与步法的配合,斜劈可以对对手身体两侧三盘要害部位进行全面攻击,如图4-32—图4-37所示为正反手斜劈对手上盘要害的打击动作。
(3)撩
撩就是手持握武器从下向上的挥击,主耍有以下两种方法。
正撩:指短棍从下向上的垂直纵向挥击,有两种不同形式。
第一种是直臂上撩,即在上撩动作过程中前臂外旋向上。 (图4-38—图4-40)
第二种是转臂上撩,即在上撩动作过程巾前臂内旋向上,这种撩法也被称之为反手正撩。 (图4-41—图4-43)
在实战中正撩的攻击目标主要在裆部与下巴,如图4-44、图4-45所示。相对于斜撩而言,正撩在实战的运用并不多见。
斜撩:凡是武器从下向上的非垂直纵向挥击都可为斜撩,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从自己的右低位向左高位实施斜撩或者从自己的身体外侧向内侧斜撩时称之为左撩或正手斜撩(图4-46—图4-49)
第二种,从自己的左低位向右高位实施斜撩或者从自己的身体外侧向内侧斜撩时称之为右撩或反手斜撩。(图4-50-图4-53)
在实战中通过身法与步法的配合,斜撩也可以对对手身体两侧三盘要害部位进行全面攻击,如图4-54—图4-59所示为正反手斜撩对对手三盘要害的打击。
2.挥击幅度变化
大幅度的挥击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通常称为长弧线攻击,如图4-60—图4-64所示。其特点是挥击动作的幅度(半径)一直以最大值的形式贯穿于整个动作的始终,常见于较长或较重武器的使用中,其幅度的增大是由于持械手臂受到挥击时产生的离心力与武器重力的合力牵引而造成的。一般来说,长弧线攻击只用于攻防训练中,以放慢速度的形式给练习者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从而达到逐渐培养防守与反击能力的目的。
小幅度的挥击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称为短弧线攻击,如图4-65-图4-69所示。其特点是挥击动作的幅度(半径)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向内回收直至动作结束,攻击速度比较快。另外,由于半径缩小,同时也减少可防御的薄弱区域面积,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因此在实战中这种短弧线的挥击式攻击技法最为常用。
3.扇形攻击
扇形攻击是菲律宾械斗武技流派中一种相当独特的挥击式攻击技法,堪称为菲律宾械斗流派中的一个招牌动作。扇形攻击通常以持械手直腕抓牢短棍,通过手臂扭转来带动武器如同螺旋桨一样的转动打击。通常情况下,以旋转角度为180°或360°的扇形攻击最为常见,如图4-70—图4-75所示为向左和向右180°的体前扇形攻击;如图4-76—图4-78所示则为上盘的扇形攻击。在对上盘进行扇形击打时要充分利用身体的扭转来增大攻击的力度。
扇形攻击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同一目标的两侧进行连续不断地快速打击,如同4-79—图4-81与图4-82—图4-84所示分别为用扇形攻击方法快速打击对手持械手臂的两侧及头部两侧。
扇形攻击的速度与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械手腕、肘关节的力量与柔韧,这些素质可以通过如图4-85—图4-88所示这种旋转手臂方法的锻炼逐步得到提高。
(二)冲击式攻击技法
1.直线刺击
直线刺击,即武器端头在整个攻击动作中的运行轨迹是一条直线。直线刺击的基本要求与刺拳相一致,即快出快收,或者攻击到位后迅速衔接对对手的后续攻击。
直线刺击以前刺为典型代表,前刺有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为正手水平方向的前刺。 (图4-89—图4-91)
第二种,为反手水平方向的前刺。 (图4-92—图4-94)
在实际应用中,直线刺击既可以用于直接攻击对手上盘与中盘要害,如图4-95—图4-98所示,又可以根据攻击方位的不同衍化出许多类型的攻击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
2.弧线刺击
弧线刺击,即武器端头在攻击动作开始时是以轨迹运行,但在触物发力瞬间却是沿弧线的切线以冲击的形式攻击。弧线刺击的基本要求与勾拳、上击拳、斜勾拳、背拳等弧线形拳法相一致,即要充分利用身体转动产生的势能加大刺击的力度。但要注意,在动作启动时就应该把武器的端头瞄准攻击目标。如图4-99—图4-101所示为向自己身体内侧的水平弧线刺击;图4-102一图4-104所示为向自己身体外侧的水平弧线刺击。
(三)攻击的流动性
攻击的流动性或称流动攻击,是菲律宾武技流常用的专门术语。是指对对手进行连续不断地快速击,从而使对手疲于防守,最终败北。
能否成功地实施对对手的流动攻击,关键在于攻击技法间的前后衔接是否合理。通常情况下,菲律宾武技流派不主张使用“攻击——复位——再攻击”这类形式的连续攻击,首次攻击后的复位在实质上就是整个连续攻击的中断,复位动作降低了对对手的打击密度,使对手有“隙”可乘。
攻击技法问的合理衔接,从理论上讲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赋形造势,另一种叫因形就势。其中赋形造势是对最先起动的攻击技法而言,一般在攻击启动时最
先用于攻击对手的技法动作结束时,要为后续实施的攻击技法的启动创造最佳的时机与位势;因形就势则是承接前边攻击技法,也就是说后来启动的攻击技法要借助于前面的攻击技法结束时为其创造的有利位势与时机顺势启动。这样就能在前后攻击动作之间剔除不必要的复位动作,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连续攻击的速度与密度。
菲律宾武技流派的流动攻击在实际演练中,是以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8”字形或无穷大符号“∞”字形来有机地连接前后攻击或防守动作的。通过沿不同形状与位势的“8”或“∞”的轨迹运动,可以把所有的攻击技法有机合理地衔接起来,如图4-105—图4-109所示为左右斜劈的相互衔接;如图4-110-图4-117所示为左右斜撩的相互衔接。
(四)攻击的“数字化”
攻击的“数字化”也是菲律宾武技流派中一项别具特色的内容。从攻击角度出发,把相关的攻击技法定义为若干个阿拉伯数字,即用这些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相应角度的攻击技法。一般来讲,一个阿拉伯数字只对应一个攻击动作,各个流派中最常见的是“12数字攻击法”,即用l到12的数字表示12种不同的攻击技法。以下介绍的是菲律宾一个著名流派所使用的“12数字攻击法”。
数字1:右手持棍,南开放式格斗站姿开始,面对陪练者;右手持棍左劈对手的左侧锁骨,攻击到位时持棍手手心斜向上。 (图4-118、图4-119)
数字2: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反手右劈对手的右侧肋部区域,攻击到位时持棍手手心斜向下。(图4-120、图4-121)
数字3: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左劈对手的左侧肋部区域,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上。 (图4-122、图4-123)
数字4: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反手右劈打对手的右侧锁骨,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下。(图4-124、图4-125)
数字5: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由后向前直刺对手的腹脐位置,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上。(图4-126、图4-127)
数字6: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由后向前反手直刺对手的右胸,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上。(图4-128、图4-129)
数字7: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由后向前直刺对手的左胸,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下。 (图4-130、图4-131)
数字8: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由后向前直刺对手的右侧肋部区域,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上。 (图4-132、图4-133)
数字9: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由下向上撩击对手的中盘,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上。 (图4-134、图4-135)
数字10: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由后向前反手直刺对手的右眼,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上。(图4—l36、图4-137)
数字11: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右手持械由后向前直刺对手的左眼,攻击到位时持械手手心斜向下。(图4-138、图4-139)
数字12:承前势的结束动作,微微调整双脚的站位,右手云棍至头顶,左手辅助前手由上向下正劈对手的面门。 (图4-140、图4-141)
在进行“12数字攻击法”的训练过程中,攻击招势间的承接转换要适当地运用步法,特别是用三角步来调形换位,能强化训练身体左右两个侧面对攻击动作的支持,预防肢体与武器强弱侧的分离,形成正确的攻击动作。另外,还要注意势与势的衔接不能有停顿,要紧凑,要一气呵成,以保证攻击的流动性。
在菲律宾武技中用数字对应技法并没有真正使攻防技术得到简化,其最大作用莫过于在训练中简化了各种攻击技法的称呼。由于菲律宾武技流派众多,不同流派所规定的数字攻击技法其内容各不相同,有用一个数字对应一势攻击技法的,也有用一个数字对应—组攻击技法的。所以在这一部分中,对攻击的数字化
仅作简单的介绍,而把攻击技法的本质内容作为重点来讲解。
(五)攻击要素
掌握短棍的攻击技法和了解“12数字攻击法”的称呼与其内涵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技法具体实施的法则。攻击招式的有效性主要受人体运动力学、武器持握方法和攻击意图隐匿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将这些要素合理配合,可以说任何攻击都是乏力的或者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无效的。
1.人体运动力学对攻击的影响
在实施攻击时,如果只用单纯持械手臂的力量来操纵武器完成击打,其攻击力只能是单纯臂力的投入。如果在击打过程巾,把身体质量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攻击中,那么这样产生的攻击力绝对要比独臂运棍攻击产生的力量大得多。一般情况下,向下打击时要配合身体位势的下降;向上打击时要提升髋关节,而做水平方向上的攻击时要相应地调整髋关节的动作,以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质量附加到攻击中去。以外,当攻击到位时,身体所处位置要与击打的方向相配合,即肩、髋、足与目标一线。
2.武器持握方法的影响
除了在前文中提到的几种常见武器持握方法以外,在击扣过程巾对短棍的具体持握控制细节是否得当仍较大程度地影响攻击力量的传递,在短棍训练中,从击打动作开始到接触到目标这一攻击过程中,持械手对武器的持握应该是相当“放松”的,只有在接触目标的瞬间才全力握紧武器并发力于对手,如图4—142 图4-144所示。如果在发动攻击的起始就用力握紧武器,这样不仅消耗体力容易引起疲劳,而且影响动作速度。在现实打斗中,仍耍遵循这个握棍发力的原则,但要注意短棍的持握不能过于虚松。
3.攻击意图的隐匿
在攻防瞬间要做到神态自若,如果在动手之前,表现出咬牙切齿或目光专注对手某一部位等较为紧张的神情状态,不但使自己的动作受制约,而且易让对手觉察到你的攻防意图,使自己处于劣势。实战搏击中绝对不需要一些人所提倡的什么气势吓人的表情与叫喊来搅扰对手的进攻思路,心平气和与全神贯注地面对战前局势才是最重要的,并要善于隐匿自己的攻击意图,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进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