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赎教堂(La Sagrada Familia)
圣家大教堂也叫圣家赎罪堂,是由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高迪(Gaudí)设计的,无论你身处巴塞罗那的哪一方,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它。
这是一座充满象征主义符号的建筑。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描绘出耶稣的诞生、死亡和上帝的荣耀,代表着耶稣神性的三个方面。它的四座尖塔代表了十二位使徒;圆顶覆盖的后半部则象征圣母玛利亚。它的墙面主要以当地的动植物形象作为装饰,正面的三道门以彩色的陶瓷装点而成。整个建筑华美异常,令人叹为观止,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教堂始建于1882年,是由一个叫做约瑟芬的组织发起的,目的是建造一座可以让颓废的人们向神祈祷和求得宽恕的赎罪堂。第一位建筑师最初将这座教堂设计为新哥特风格。但是在他过世后,这项工程转由高迪(Gaudí)接手。虽然高迪尊重教堂的初始设计,但很快他就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和理念。生前,高迪只完成了圣何塞祭坛(Capilla de San José)、地下室 (La Cripta) 和耶稣诞生门(Portada del Nacimiento)。所有外墙面上都有颜色醒目的装潢元素。而在耶稣受难门(Portada de la Pasión)上则可以看到密码文字。
继任者依靠高迪留下的设计稿和模型继续建造,但在内战期间这些宝贵资料多被无政府主义者毁坏。1952年,工程再次动工,直到现在,它高高的塔顶上仍是布满了脚手架。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间小型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高迪的相片及生平介绍。
Las Lajas大教堂
这座宏伟的大教堂建于1916年,坐落在位于哥伦比亚境内传说中圣母玛利亚出生的地方,这里流传著这样的传说:一位印度妇女背著她的聋哑女儿走在Las Lajas,当她感觉有点累就暂时坐在石头上歇脚,这时她的女儿突然开口说话,说看到一个山洞中有幻影出现。后来,圣母玛利亚怀孕的壁画在洞穴中被发现,并且颜色渗透到岩石中几英寸之深。
圣巴索教堂
建于1555-1561年,是为纪念伊凡四世攻占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市,并将其并入俄国版图而建。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由九座洋葱头型的教堂所组成的建筑群修建在高起的台基上,主教堂高约47米。
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穹顶直径33米,是世界上少数大穹顶之一。它的顶点高约60米,高于万神庙。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宫廷史官普洛柯比乌斯写道:“当你走进这幢建筑物去祈祷时,你会觉得这项工程不是人力造成的你会相信上帝也喜欢这个不同寻常的家。”
索菲亚大教堂动用了1万名工匠,耗资折合14.5万公斤黄金。公元537年12月26日,查士丁尼大帝和大主教率领一支庄严的队伍举行落成典礼15世纪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廷帝国之后,把索菲亚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在角上加建了呼唤穆斯林们按时举行礼拜的授时塔。
经过多次的十字军战争和土耳其人的破坏,君士坦丁堡宏伟壮丽的建筑摧残殆尽,索菲亚大教堂竟能免于劫难,它是唯一一座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的北莱菌-威斯特清伦州。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隆大教堂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科隆大教堂,建在莱茵河畔,历时600余年才完成
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术统一的象征。 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由磨光的石块砌成。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它还具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朴素风格。
雄伟的哥特式建筑,有轻盈雅致的教堂内景
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高16l米,是全欧洲最高的尖塔,四周林立着无数座的小尖塔与双尖塔相呼应。教堂内有10座礼拜堂,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部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厅。教堂的钟楼上有重2.4吨的圣彼得钟,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粹"。教堂四壁上方有总数达1万多平方米的窗户,全部装上描绘有《圣经》人物的各种颜色的玻璃,色彩十分绚丽。教堂内还有一座11世纪德国奥托王朝时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成为哥特艺术的先导,对后世的雕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科隆大教堂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
哥特式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米兰大教堂由米兰的第一位公爵(GaleazzoViscontiⅢ)于1386年开始兴建,各国工程师纷纷设计方案,整个教堂都是以哥特式的建筑方法来兴建。1500年完成拱顶,并于1577年完成了初步的建筑,开始供信奉
天主教人士参拜。
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
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建成后,内部又陆续增建了不少附属物,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不久,维修工程也开始进行,1935年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二战后对1943年遭受轰炸的损毁处进行了修建,此后又更换了地板,维修了堂内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后完成维修工程。
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据统计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达108米,顶端有一尊4.2米的圣母玛丽亚像,上镀黄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
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教堂大门内的
日晷是1786年建造的,阳光自堂顶射入时,随着地球的旋转,阳光的移动,一年四季均可准确指出每天的中午时刻。
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教堂顶有135个尖塔,每一塔顶立一塑像,另有150个水道,410个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装饰有浮雕。最大的尖塔居于堂顶正中,高达108.5米,上面是一座高4.16米的镀金圣母雕像,这一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称为“圣母诞生大教堂”。正面大门下半部为巴洛克式,上半部为哥特式。
教堂有6座石梯(共920级台阶)和两个电梯通往屋顶,顶上纵横交错着33座石桥,连接堂顶各个部分。登上堂顶可鸟瞰全市风光。
莫地那大教堂
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