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 八千里路云和月
外文名称: 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其他名称: 胜利前后
出品时间: 1947年
出品公司: 联华影艺社
摄制公司: 联华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 昆仑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演: 史东山
编剧: 史东山
类型: 剧情,爱情
主演: 陶金,白杨,高正,黄晨,周峰
片长: 124分钟
上映时间: 1947年
影片主要剧情:上海某大学女生江玲玉(白杨 饰)寄居在姨母家。抗战爆发后,她不顾家人反对阻止,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到抗战前沿作鼓动宣传。与她同在一起的音乐家高礼彬(陶金 饰)是个热血青年,两人逐渐相爱。演剧队随着战事的发展,辗转来到陪都重庆,表兄周家荣(高正 饰)此时在渝做投机生意并纠缠江玲玉,遭江拒。抗战胜利后,变成“接收大员”的周家荣大发国难财,而结婚后的江玲玉和高礼彬却一贫如洗、捉襟见肘,幸得旧友夏光原(石羽 饰)相助,租了个亭子间栖身。长期的颠沛流离加上营养不良,当教员的礼彬患了肺病,担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玲玉,不顾身怀有孕,奋笔疾书,揭发“劫收”大员们肮脏的嘴脸,终因体力不支,昏倒街头......
影片以抗敌演剧队在抗战期间和战后生活为依据,通过江玲玉、高礼彬等爱国青年及民众的艰苦抗战和周家荣大发战争之财的鲜明对比,从几方面概括了战时和战后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真貌。
一方面表现演剧队鼓励军民合力抗日和农民要求抗日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党的狼狈逃窜;一方面表现战区难民饥寒交迫的惨状,同时表现大后方上层社会悠闲奢侈的生活。这些对比使人们看到在战争中受难的是人民,而积极抗战的也是人民。片中关于战后的描写也是同样地进行了对比:战时积极抗战的江玲玉、高礼彬,在战后生活贫困、难以为生,而战时大发国难财的周家荣之流,战后依然进行着掠夺。充分表现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歌颂了江玲玉、高礼彬等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及民众的蓬勃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6年9月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开拍,1947年2月完成上映,由于它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生活的现实,轰动了海内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赞扬它取得的成就,认为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块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认为它“继承了战前国片的优良的作风,而且将中国的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导演史东山
20岁进入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师,并担任临时演员,业余时间学写剧本。1925年,他编写的剧本《柳絮》被公司采用,自任导演,这是他的处女作(上映时名《杨花恨》)。此后他编导的影片还有《同居之爱》、《王氏四侠》和《银汉双星》等。九一八事变后,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了《共赴国难》,从此走上新的艺术道路。
1932年以后,编导了一系列广泛触及社会问题,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影片,如《奋斗》、《人之初》、《长恨歌》、《狂欢之夜》、《青年进行曲》、《保卫我们的土地》、《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等。
抗战胜利后,编导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被认为是为战后中国电影奠下了一块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担任电影方面的领导工作。工作之余,编导了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该片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导演奖。他还重视电影、戏剧的理论建设,曾致力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研究,并著有电影理论专著《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论电影镜头的组接》等。曾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史诗的气魄。抗战胜利后,史东山第一个在银幕上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反对暴政的伟大斗争,从抗战前写到抗战胜利后,热烈地表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真正抒写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性格,抨击了反动统治者只求私利的卑怯灵魂,呼唤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斗争。在那个年代,他是面对压迫,怀着头可断、血可流的不屈意志,坚持拍摄了这部影片。有人这样评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怀念,是痛苦,是愤怒,是斗争,它让我们整个精神,好似经过激流的冲洗,经过火焰烤炙,经过铁锤的击打。”“它让我们的精神跃然奋起。”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