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四: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上体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抬头,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图36)。
图36
本式一上一下为一遍,共做六遍。
做完六遍后,上体立起;同时,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随后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1. 反穿摩运要适当用力,至足背时松腰沉肩,两膝挺直,向上起身时手臂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
2. 年老或体弱者可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动作幅度,不可强求。
易犯错误
1. 两手向下摩运时要低头,膝关节弯曲。
2. 向上起身时,起身在前,举臂在后。
纠正方法
1. 两手向下摩运要抬头,膝关节伸直。
2. 向上起身时要以臂带身。
功能与作用
1. 通过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右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作用。
2. 通过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腰部的肾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
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接上式。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固,抱于腰侧,拳眼朝上;目视前方。
动作一:左拳缓慢用力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眼朝上;瞪目,视左拳冲出方向(图37)。
图37
动作二:左臂内旋,左拳变掌,虎口朝下;目视左掌。左臂外旋,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固;目视左拳。
图38
动作三:屈肘,回收左拳之腰侧,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图略)。
动作四~动作六:同动作一至动作三,惟左右相反。
图39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做完三遍后,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变拳,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1. 马步的高低可根据自己的腿部力量灵活掌握。
2. 冲拳时要怒目瞪眼,注视冲出之拳,同时脚趾抓地,拧腰顺肩,力达全面;拳回收时要旋腕,五指用力抓握。
易犯错误
1. 冲拳时上体前俯,端肩,掀肘。
2. 拳回收时旋腕不明显,抓握无力。
纠正方法
1. 冲拳时头向上顶,上体立直,肩部松沉,肘关节微屈,前臂贴肋前松,力达拳面。
2. 拳回收时,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
功理与作用
1.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
2. 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攒拳、旋腕、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同时,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静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一:接上式。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动作略停;目视前方(图40)。
图40
动作二: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目视前方(图41)。
图41
本式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七遍。
动作要点
1. 上提时脚趾要抓地,脚跟尽力抬起,两腿并拢,百会穴上顶,略有停顿,要掌握好平衡。
2. 脚跟下落时,咬牙,轻振地面,动作不要过急。
3. 沉肩舒臂,周身放松。
易犯错误
上提时,端肩,身体重心不稳。
纠正方法
五趾抓住地面,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百会穴上顶。
功理与作用
1. 脚趾为足三阴、足三阳经交会之处,脚十趾抓地,可刺激足部有关经络,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同时,颠足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
2. 颠足而立可发展小腿后部肌群力量,拉长足底肌肉、韧带,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3. 落地震动可轻度刺激下肢及脊柱各关节外结构,并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复位,有助于解除肌肉紧张。
收势
动作一:接上式。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
动作二:两臂屈肘,两掌相叠置于丹田处(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臂自然下落,两掌请贴于腿外侧;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易犯错误
收功随意,动作结束后或心浮气躁,或急于走动。
纠正方法
收功时要心平气和,举止稳重。收功后可适当左一些整理活动,如搓手浴面和肢体放松等。
功理与作用
气息归元,放松肢体肌肉,愉悦心情,进一步巩固练功效果,逐渐恢复到练功前安静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