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自古就是英雄辈出、豪杰雄起之地。从这里,南下沧州,远达齐鲁;北出关外,直抵东三省;西望京都,气象森森;东临渤海,浩浩淼淼,历来为兵家重地,商埠通衢,南北漕运的枢纽。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津味风俗文化——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塑像、风筝魏的风筝、篆刻刘的雕刻,被称为津门四绝;而狗不理包子更是享誉海内外……
武术,则是兼收并蓄,容纳百家,时有创新。清代武清县的李瑞东创太极五星捶,开李式太极一派先河;近代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在家传秘宗拳的基础上独创迷踪艺,风靡海内外,至今仍余响犹存;现代的武术名家中有赵道新创心会掌、裘稚和创螺旋拳……天津武林可谓百花争艳,群星灿烂。而在当代的津门武林中,有着“津门武林二张”之称的张鸿骏、张鸿骠兄弟,创编了合气健身操,其熔武舞于一炉、养生技击于一体,一时间风靡津门。这套功法还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确定为全民健身的优秀功法,并加以推广。
在天津,我们武术之旅一行,目睹了这套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武术与舞蹈相融会的合气健身操。
武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数百名身着红色运动服的人们,在优美的民族音乐伴奏下,如游龙、似飞凤、行云流水般。“龙腾鹤翔”“风摆荷叶”“白猿献果”“蛟龙闹海”……一动动、一节节地演练下去,连绵不断,圆转柔和,节奏舒缓,动作大开大阖,在柔和舒展中,蕴涵着劲力,给人一种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力量无穷的震撼感。
仔细观察品味,这套合气健身操,蕴涵有八卦掌的步法、螺旋拳的身法、形意拳的劲力、太极拳的连绵不断和意拳的浑圆饱满,与意拳的健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艺术的眼光看,这是优美的舞蹈,从武术的角度看,这一举手一投足,非攻即防,运化有度,蕴蓄着雷庭万钧之力,而张鸿骏先生的功力,在这大开大阖、柔中寓刚的轻歌曼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在这套拳法中感受到了一种观看舞蹈的艺术享受,那么就对了。”张鸿骏先生说,“武术的高级境界和舞蹈是相通的。”
张鸿骏介绍说,合气健身操是他们兄弟二人在数十年研究、习练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取各门各派武术的精华,删繁就简,本着简单易学的原则而创编的,目的就是让普通的老百姓都能掌握武术的精华。
“中国武术虽然门派繁多,但其精华就那么一点。过去武术界有一句谚语:‘宁传一套,不传一手;宁传一手,不传一口。’这‘一手’和‘一口’就是武术的精华。我就是要把这‘一手’和‘一口’都体现在这套健身操中,让每个人都能学习掌握。”张鸿骏认为,武术的精华就在神意,练这套拳要求意含宇宙,形似有无,神在物外,力在圆中。就是用精神和意念统帅肢体动作,做到天人合一,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武术的功用不外乎防身和养生。在现代社会中,武术的养生健身功能尤其重要。“养生健身是根本,中国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更重视养生。这套功法之所以叫合气健身操,就是要养浩然之气,强身健体,使人益寿延年。”
对这套健身操的健身效果,61岁的冯春香女士体会最深。八年前,她患有关节炎、高血压、颈椎病,经常头晕,睡不着觉,不得已只好提前退了休。后来,在天津市人民体育场跟张鸿骏学习合气健身操,经过七年的锻炼,这些疾病都不治而愈了。“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我有个外号叫‘药包’,因为我天天喝中药。现在我的身体特别好,精力足,人们都叫我‘铁老婆’。”
这套健身操为什么具有良好的健身祛病功能呢?68岁的欧占衡先生说,合气健身操最大的特点是用内功带动外形运动,以内气催动外形。内动能按摩腑脏器官,增强它们的血液循环,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动摇则谷气消”,合气健身操对人的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欧占衡先生本人患有先天性的颈椎强直,还有糖尿病。通过练习这套健身操,现在血糖指标正常了,颈椎强直也好了。“这套健身操腰胯的运动幅度大,无论对人的脊柱还是对腑脏器官的锻炼效果都非常明显,具有很好的健身治病功能。”他感慨地说。
通过练习合气健身操,许多老病号恢复了健康,精神愉快地享受着生活。练功五年的刘志萍女士说,练习这套健身操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仿佛融合到大自然中。而天津人艺的导演丁晓萍女士则从艺术的角度,谈论了练习合气健身操的心得体会。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合气健身操的。我觉得这个健身操动作真是优美极了!我是从事艺术工作的,练过跳舞,芭蕾舞、京剧、体操都学过。可是这个健身操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美、最漂亮的运动。从运动学角度看,它是科学的;从观赏性来看,它也特漂亮。武术是讲艺术观赏性的,还讲究技击性。如果你不懂得技击含义,肯定学习不好这套拳。这套功法开始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动作的优美。还有一点,跟我的表演艺术工作结合在一起,表演上要求演员必须真实、自然,要调动演员的潜能,调动出他本能的天性,这和练拳的要求是一样的,拳术也是要求调动人的本能的活力。姿势和外形动作,只是神意的表现。所以拳论中说‘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真’。学拳就是要调动人本能的活力。如果你的精神是紧张的,你的外形动作再准确也是僵硬的。还有每一片肌肉的配合,也都是受神意的支配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了这套健身操,丁晓萍导演感到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她已经年过古稀了,可是仍然精神饱满地工作在第一线。去年9月她到丹东排演《飞呀飞,飞到天尽头》,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废寝忘食地工作在排练场上,连国庆节和中秋节也不休息,白天工作8小时,排演戏剧,晚上还要做准备工作,整天紧张忙碌,可她却没有丝毫的疲倦。“这都是得宜于这套健身操。我现在每天都要练习一个小时。”丁晓萍说。
张鸿骏、张鸿骠兄弟俩创编、传授这套合气健身操已经有八年之久,并且出版了《张氏合气健身操》一书和VCD光盘。在天津,他们成立了津武堂,办辅导班,义务传授这套合气健身操,几年来成千上万的人学会了这套功法。
“武术能塑造一个人强健的精神风貌,能塑造一个民族强健的精神风貌。《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国家现在提倡全民健身。我们这个合气健身操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张鸿骏说。
传统——什么是传统?
在武林中,“津门武林二张”——张鸿骏、张鸿骠昆仲大名鼎鼎。他们自幼学习中国的传统武术,练习过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意拳、心会掌、螺旋拳、六合八法拳,所经历的老师都是武林中响当当的名家好手,如张恩桐、赵道新、裘稚和、姚宗勋等。虽继承传统,可是他们却不拘泥传统,食古不化。1979年中国开始散打试验比赛,张氏兄弟又开始学习散打,并参加了比赛。由于习武十几年,内功深厚,张氏兄弟的重拳重腿在国内武术界是出了名的,经常是重拳击倒对手。为了丰富自己的武术理论知识,张鸿骏和张鸿骠先后入天津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学习。传统的武术理论和技术与现代体育理论实践相结合,使张氏兄弟如虎添翼。张鸿骏曾担任国家散打队教练,现在为国际级裁判;张鸿骠现在在天津公安学校任教,为国家级裁判员。在散打王争霸赛的擂台上和中美武术拳击对抗赛的赛场上,张氏兄弟经常出任场裁,他们的执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张氏兄弟除了开办着一家生产台球器材的公司外,还创办了津武堂和天津搏击俱乐部。津武堂主要传授合气健身操,目标是全民健身;而天津搏击俱乐部则传授散打搏击技术,“我们在探讨着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张鸿骏说。
对张鸿骏这样一个数十年习练传统武术的人来说,对传统二字他有着不同一般的见解。
“什么是传统武术?不是打一趟传统套路,或者穿着传统的中式练功服就是传统武术。传统是指武术的文化,是指武术的内涵,也就是武术的精髓。掌握了武术的精髓,虽形式上千变万化,其理却一贯。这套合气健身操虽说是我们创编的,可是它是继承了武术的精髓,所以也可以说是老祖宗留下的,是非常传统的东西。”
讲到合气健身操的创编动机,张鸿骏说,当年他的爱人人到中年,一些疾病开始找上身来。为了让爱人锻炼身体,他试着编创了几个柔缓的武术动作,让爱人天天练习。没想到他的爱人虽然没有武术基础,可是也能很快地掌握动作要领,而且越学越有兴趣,这给了张鸿骏很大的启发。于是他开始尝试着把他毕生所学的传统武术的精华——意拳的健舞、八卦掌的步法、形意拳的劲力、太极拳的连绵不断和心会掌、螺旋拳的精髓,浓缩成六节健身操和六节游身推手,并不断完善,终于成为现在这种简单易学、优美大方、气势磅礴的合气健身操。这套功法,能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健身祛病,可以做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热身操。同时,它的每一个动作又都蕴涵着实战技击功能。
“这套健身操,普通人一个星期就可以学会。有人说它简单,其实‘大道至简’,精华的东西往往就那么一点点,多了就不是精华了。有人说它脱离了传统,是舞蹈。其实它的精神是传统的。我们的老祖宗就研究养生,其中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动静相随是养生的精髓,也是中国武术的精华。这套功法,以养生健身为目的,动静相随,柔中寓刚,所表现出来的不正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神吗?说它是舞蹈,其实好的舞蹈是人的神意的表现,而武术的高级境界是健舞,也同样是人的神意的表现。‘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真’。只要反映出了传统武术的精神,任何新编的套路,都可以说是传统的。”张鸿骏说。
同时,张鸿骏也十分怀念他和弟弟的授业恩师,在津武堂的墙壁上悬挂着他的师爷张占魁和师傅赵道新、张恩桐等人的照片。在“文化大革命”中,张恩桐受到批斗,赵道新不能出来教拳,可是他们都把自己的一身绝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张鸿骏和张鸿骠兄弟。
“老先生们都很喜欢我,认为我是个学武的材料。我也非常爱戴他们,把他们接到家里,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人心换人心,我的诚心感动了他们,他们也把真东西传授给了我们。现在为了回报社会,圆老先生们的心愿,我也要毫无保留地把我所学传授给广大的老百姓,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