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功夫网讯 2010年4月1日,长期担任中国武术领导工作的张山老师莅临全球功夫网,与记者展开亲切交谈。
张山老师1937年出生于北京,自幼随伯父和中学体育老师习练武术,1961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在武坛名家张文广等老师的教导下系统学习武术,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国家体委武术处工作,1973年任副处长。1978至1981年任国家体委运动司负责人。1980至1993年任中国武术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此间曾担任中国武术院办公室主任、竞赛处处长等职。1993年任中国武术院副院长、国家体委武术运动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张山老师德高望重,待人宽厚平和,在武术界享有盛名,对武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老师的武术生涯见证了建国后几十年武术的发展历程。在他刚刚分配到国家体委武术处工作之时,武术管理体制很不健全,全国仅有一名国家级武术裁判员,而其他体育项目几乎都有近百名。因此,张山老师会同武术处人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等级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李天骥、蔡龙云、温敬铭、潘清福等多次担任武术比赛裁判长的12位老一辈名家为首批国家级裁判员,制定裁判员考核评估制度,以点带面,广泛培养大批裁判员。本着保持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的原则,借鉴其他项目,将运动员分为武童、三级武士、二级武士、、一级武士、武英级等级别,教练员划分为高级教练员、国家级教练员等级别。庞林太、吴彬、曾乃梁、王常凯、邓昌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教练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思想活跃,单纯的武术套路表演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胃口,武术的精粹在于技击,对抗性武术项目呼之欲出。此前国家体委虽有开展武术散手、短兵对抗的计划,但由于特殊历史时期,一再搁浅。在北京武术界递交建议函之后,国家体委于1978年决定开展散手项目的调研、试验工作,张山老师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当年的散打运动在规则方面借鉴了香港搏击项目的经验,在北京体院、浙江体委、武汉体院搞了三个试点,进行训练和内部交流,不断完善规则,丰富技术。直至1989年,散打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进入全运会。“十年之痒”,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如今散打已屹立世界搏击运动之林,与张山老师当年的努力和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80年代一部《少林寺》家喻户晓,掀起了全国性的习武热潮,然而影片的曲折拍摄过程却鲜为人知。《少林寺》的上映不乏张山老师的功劳。当年香港左派电影机构“长城公司”准备在内地拍摄影片,征求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廖承志先生的建议,廖老提议以少林寺历史典故为题材进行拍摄。香港曾启用本土演员拍摄影片,却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决定赴内地挑选优秀武术运动员作为演员重新拍摄。经过全方位衡量,准备选用李连杰、于海等。然而,当年各大武术队担心运动员在拍摄过程中意外受伤而影响比赛成绩,不肯放运动员拍戏。此时张山老师上下协调疏通,终于使演员到位,《少林寺》成为中国功夫电影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丰碑,也造就了李连杰、于海、于承惠、邱方俭、计春华、胡坚强等一大批功夫影视明星。
香港张万强先生是赵堡太极名家纪昌秀女士的公子,曾是香港优秀的武术运动员,退役后成为资深民营企业家的同时,不忘推广武术事业,于2003年创建香港武术节,张山老师从始至今连续担任香港武术节总裁判长。由于非典、禽流感的影响,再加上当时赴港手续的繁琐,前两届武术节的参赛人数并不尽如人意,通过不断努力,香港武术界规模越来越大,参赛选手水平越来越高,场面越来越精彩,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成为中国武术赛事著名品牌。
从1998年退休至今,张山老师时刻没有丢弃武术,仍不断为武术事业贡献力量,因为武术早已成为他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
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张山老师
张山老师讲述中国武术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