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厅内,我国众多太极拳专家齐聚一堂,研讨太极理论,挖掘太极内涵,推广太极拳术。2016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第二场太极拳与健康中国建设论坛在这里开讲。
戴国斌、马明、王岗、陈斌、郭玉成、何俊龙、丁新民等致力于太极拳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相继登台,就健康中国视野的太极拳学科建设、太极文化现代传播的趋势、太极拳人才培养、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康益处等诸多方面发表演讲,以提高太极拳学术水平,让更多人了解太极文化的精髓,共享太极文化的魅力。
当日下午,中国武术协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戴国斌首先发表演讲。他长期从事武术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也是太极拳的爱好者、研究者。他说,当下,在太极拳引领老年健身养生方式的新风潮,并受到全球范围广泛关注的基础上,其进一步发展需要“以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再立新功。他认为,健康中国建设是太极拳发展的新契机,群策群力达成共识、齐心合力攻克难关,是推进太极拳新发展的基础。另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太极拳服务健康中国的中心工作,对此,他建议,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培养健康中国需要的太极拳人才、建设相应的课程系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两件事,一是建构“中医身体观、武术运动观、哲学辩证观”三位一体的太极拳健康观,二是培养具有“教技术、教保健、教生活”能力的学生。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马明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和训练学研究,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也颇有心得。他说,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健康运动方式,其健身、养生功能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人们的普遍认可,太极拳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定迎来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太极拳养生市场、健身培训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器械、服饰、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将成为未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太极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以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保障,当前太极拳人才结构的不平衡现象,不利于太极拳产业的整体发展,对此,他建议,高等院校应针对太极拳产业发展的特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成果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保障,积极打造太极拳人才培养的平台。
来自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斌在演讲中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论如何,太极拳这项运动一直在蓬勃发展之中,虽然问题多多、长路漫漫,然而太极拳注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会让更多的人身心受益,这个大势是毋庸置疑的。当今中华盛世的大环境下,在政府、社会、太极拳传人和爱好者的共同协作和努力下,太极拳文化产业也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的盛世。在分析了太极文化传播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后,他表示,作为陈氏家族的后人,面对历史责任,应该当仁不让,愿为太极事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奉献终生,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