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要怎样才能入奥》
全球功夫网讯 北京时间8月4日,国际奥委会(IOC)投票通过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新增5个项目的提案,这5个项目分别是棒垒球、攀岩、空手道、冲浪以及滑板,将总共增加18枚金牌。其中,日本的空手道入奥,又一次刺痛了国人的神经。这个与中国武术渊源颇深的空手道不但早已青出于蓝,还把中国武术远远地抛在身后。相比之下,中国武术几十年来的申奥工作,屡败屡战。国家为了武术入奥,可谓费尽心机,花了不少人力、也花了不少钱。到现在眼睁睁的看着源自自己的空手道踏进奥运的赛场,而武术可谓失去了入奥的机会。武术的申奥战略是失败的。我们必须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武术和申奥战略。先比较一下武术和空手道的优劣吧。
首先,既然是武术,就不应该回避技击对抗。可武术套路是带表演性质的,没有对抗竞技,公认的没有技击价值。拿没有技击价值的表演性套路,去国外推广,经常被人家嘲笑为“芭蕾”,这是难以吸引外国人去学习,而难以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而空手道重视技击,有着科学的训练、技术体系,并重视对抗竞技,空手道也诞生过很多格斗高手。在世界各地,都能吸引很多人去学习空手道。
一个文化的流行,应该与商业利益相结合才能迸发活力。武术套路在国外的推广主要是靠在孔子学院,免费教授国外学员,甚至是花钱请人学,很难建立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没商业利益支持其自身发展,靠国家力量去国外强推,这能有多大影响力。而空手道,就是靠民间组织发展起来的一个运动。它所到之处,就如同跆拳道一样,能成立道馆俱乐部,吸收学员,而能盈利发展壮大,致使空手道道馆和学员遍布全球。而武术靠花钱请人学,这种烧钱的模式去推广武术,与跆拳道和空手道的商业模式推广相比,是天壤之别。
礼仪规范,武术套路的礼仪很少,就套路表演前和结束有礼仪动作,而空手道却处处充满着礼仪规矩。别小看这礼仪规范,好多空手道教练告诉我,空手道留住学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礼仪丰富。武术套路不可能建立像空手道一样的礼仪制度。
而且武术套路其比赛的评分机制亦是倍受诟病,很难量化规范,容易产生争议。很难达到奥运会规定的标准。空手道的对抗竞技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武术套路与空手道相比,处处在下风,跟其竞争入奥,失败也是必然的。不实用的武术套路,既没技击价值,又没商业价值,很难在国际上推广立足,很难建立一定的群众基础。全靠国家力量去推广,必然是举步维艰。这样一个倍受嘲笑的项目,想挤进奥运会并站稳脚跟,那是难于上青天。如今,既然空手道入奥是既定的事实,武术套路入奥的机会更是渺茫,甚至不可能。还不如尽早想想别的办法,找找别的武术资源,看能不能培育一下争取进入奥运平台。
这些年,不乏有识之士都高喊,武术要入奥,不能凭套路,必须要凭真功夫。可无能的武术专家就是找不出中国武术中有价值的,实用的真功夫。但我却认为中国武术有具备技击价值的、足以国际推广并有机会走进奥运舞台的,那就是被官方和民间忽视已久的截拳道。早在半个世纪前,掌握中国武术真理的武术家李小龙先生一览各国格斗术后,深刻认识到传统武术的落后与弊端,而提炼了传统武术的精华技术,结合现代格斗术,创立了截拳道,指出了中国武术的出路。只是李小龙保留了“摆桩蓄力”的独门核心技术,其突然辞世后几十年都没有人发现这个秘密,更没人研究出其核心技术,致使后来者难以发挥截拳道应有的威力,截拳道后继无人。而官方的武术专家,不知拿了国家多少科研资金,却并没有研究出截拳道的核心技术,连像样的武术科研成果也没有。几十年对武术的研究可以说没什么建树,这是中国武术界的悲哀。
这个秘密,直到我研究出传统武术一种“站桩”才算得以发现,这种被保留的站桩是训练“寸拳”、学习截拳道体系的关键基础功夫。顺着这个发现,就能够看明白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是多么的超前,远超跆拳道和空手道。我认为,国家必须重新审视这忽视已久的没有被认识的截拳道,应该”弃套路转为扶持截拳道”。提出这样的方案,肯定会遭至套路利益集团的谩骂与反对。但这并非我不负责任的狂言,而是对传统武术、李小龙和截拳道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
李小龙虽然是在美国创立的截拳道,但他18岁以前都在香港学传统武术,受传统武术的影响很大,他的根是传统武术。他并非一个拳击手或一个空手道家,而是一名中国武术家。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表面上看着虽然有很多现代格斗术的成分,但实际却是有着很深中国武术根基的武术体系,是李小龙提炼了中国武术中独有的最有技击价值的精华技术,结合现代格斗术,创造了截拳道。三百年来,对传统武术认识最深、掌握最精、发扬最好的前三名是:第一是李小龙、第二是李小龙、第三还是李小龙。今日,官方所有的武术专家教授加起来对武术的贡献还不如一个李小龙。从某种程度上讲,李小龙已走到了武术的尽头。他创的截拳道是给中国武术绘制的宏伟发展蓝图,代表了中国武术的正确方向和唯一出路,最具权威性。我们只需照着他绘制好的蓝图做好,就能传承和发扬好中国武术。
李小龙是强烈反对武术套路的,国家却长期把套路奉之为国粹,错误地拿去申奥,结果狼狈地败给空手道,简直是历史的倒退。截拳道的技击性本来是优于空手道的。要知道当年,美国空手道冠军、世纪著名空手道巨星查克.罗礼士都被李小龙的功夫深深折服,向其学习截拳道。反观今日,我们想让空手道冠军来学习我们的武术套路,那是天方夜谭。就因为李小龙的辞世,致使截拳道的技击性和文化价值很长时间未被认识,而截拳道发展近乎停滞。李小龙逝后几十年来,截拳道就靠几个没有得到李小龙真传的弟子在弘扬,他们没有掌握截拳道的真谛,发挥不出截拳道本有的技击性,弘扬截拳道自然是苍白无力。一个残酷的事实,截拳道随着李小龙的逝世停滞了四十多年未发展,已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时机。空手道、跆拳道却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推广。以至于截拳道即算是重新得以认识和发展,都面临着空手道极大的竞争。所以我经常说,李小龙的英年早逝是中国武术巨大的损失。但我们不能就此而放弃发展截拳道,更应该积极应对,而且刻不容缓。
当然,李小龙逝世比较早,他还未完善好截拳道,还比较粗糙。所以,截拳道从其技术体系、竞技体系、段位制和文化内涵均需完善。截拳道一旦完善,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低于空手道或跆拳道。这才是过时的中国武术传承与发展、向世界推广普及、走进奥运的唯一出路。
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说过:“进入奥运会并不是武术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向世界推广武术并被广泛认同和接受。”高主任一语道破了武术入奥的意义。不错,武术进奥运会只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推广武术,推广中华文化而已。而这一点,李小龙已经做得很成功了,他一个人的成就盖过了今日所有武术专家教授加起来的成就。我们何必不沿着李小龙没走完的路,走下去咯。何必舍弃截拳道,去追求一些花没有前途的花拳绣腿咯。
诚然,李小龙创截拳道的初衷不是为了进入奥运舞台,但其一个目的肯定是为了在西方弘扬中国特色武术。而他的名望和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如果这些年,国家拿扶持套路的发展去开发和支持截拳道的发展,今日所取得的影响力可能不会低于空手道或跆拳道,但可以肯定要比套路强的多。总之,无论是想把中国武术推向国外做文化输出,还是想申请入奥。截拳道的潜力和价值都远比武术套路大得多。所以,武术要想入奥,得转变观念,得重新思考,重新审视。不论是“弃套路转为扶持截拳道”,还是“截拳道、套路多元发展”。无论如何,截拳道都应该被重视、被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