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狻倪碧间金,绣球落处舞嶙峋,方山寄语休心悸,皮相原来不吼人。”这是古人对狮子滚绣球的描述。近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宗王村正在上演该村的“传家之宝”——狮包杂耍。
狮包杂耍又称“戏狮头”,系水湾镇宗王村所独有的体育艺术表演项目。该项目是由该村老艺人李玉峰,于清朝末年在沧州拜师学习而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每逢节庆或操办喜事,便开耍狮包,场面热闹非凡。
狮包杂耍的第四代传人李景山介绍说,狮包的狮子头是用骨架、浆、麻裱糊而成,外饰油漆彩绘,环眼能翻覆,大嘴会启合,舞动起来十分威武雄壮;狮身是用棕麻染色缝制,饰以络缨、铜铃,造型极为华丽可爱。舞狮表演时,场上有三人进行配合表演,分别是狮头人、狮身人和戏引人。三人配合必须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滚狮”,即狮头和狮身的掌管者行动不一致,造成“拧花”。
舞狮又分文狮和武狮。文狮子一般是戏耍性的,擅长表演各种风趣喜人的动作,比如:挠痒痒、舔毛、抓耳挠腮、打滚、跳跃、戏球等;而武狮子则重在耍弄技巧,最普通的是踩球、采青、过跷跷板,难的甚至要做武功性的表演,比如走梅花桩这样的高难动作。
宗王村的狮包则属于武狮。表演时雌雄两头武狮对舞,做出互相戏弄、咬抓、交配、争绣球等各种姿态,称为文耍;武打则是有武术功夫在其间,戏引人用各种武器逗狮子,其中有用火棍、火圈擒拿狮子的节目,更有两头狮子爬上方桌武斗的节目。
宗王村武术委员会会长赵希德介绍说,狮包杂耍是群众娱乐,但没有受过专业武术训练的人,是舞不了狮子的。
宗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20余种,像六合、长拳、太极、秘宗、劈挂、螳螂、闯王刀、燕青,形意、戳脚、翻子、花拳、短拳、阴手枪、杨家枪等基本达到妇幼皆知。
另外,舞狮也是要拜师学艺的。作为一个行当,特设有“狮子会”组织,一般都是在逢年过节时,赶场走会,争强斗胜;或遇买卖开张,行会庆典,被应邀表演的。
狮包杂耍自清朝末年从河北沧州传入,迄今为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它在其流传和推广的过程中,由于不同风俗习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深受鲁北地区群众的喜爱。目前,它已成为山东省滨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