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活跃着这么一批专业的户外遇险救援力量,他们由一批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组成,每当有溺水、地震等灾难发生时,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便是聊城蓝天救援队。
2009年,聊城蓝天救援队成立。“一杯清茶”、“九州方圆”、“阿磊”、“十号”、“凯兰”、“迪蓝蓝”、“错觉”、“假行僧”、“水城老兵”、“大卫”和“阿振”等众多普通百姓用自己的爱心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近日,记者走近这支特殊的队伍,感受志愿救援草根力量的苦与乐。
抗灾救险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8月4日晚上7点,聊城蓝天救援队十一名队员自驾从聊城出发,星夜驰往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开展救援。
“我们只是做了想做、应该做的事儿。”8月17日晚上,迎接队友回家的聚餐在运河边一家小饭馆举行,关于“英雄”的称号,队员们连连拒绝。10天时间,11名队员平均瘦了十斤左右。
连续救援致眼睛充血
“我睡了一天多!”17日,“迪蓝蓝”告诉记者,在灾区负责搜救工作的他,一度眼睛充血,现场红血丝还很重。他正常的作息是晚上12点多睡早晨6点起床,由于夜里经常余震,一宿三四次换地方属常态,加之气候差异,睡眠严重不足,导致眼睛充血。
“山势特别陡,巨型石头能达到一栋楼那么高,余震来的时候,时不时的会有石头落下来。”身为搜救组的一员,“迪蓝蓝”回想起当初搜救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搜救人员身为一线救援,要时刻冲在前方,他们在灾区顶着昼夜余震不断、山石随时陨落的生命危险,人员、财产搜救是首要任务。
搜救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搜救三个小孩,第一个小孩是门板地下发现,看着亲属翘首企盼的眼神,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找出来,这是对孩子亲属的交代。”
他们经过层层障碍,终于在倒塌的墙角处搜出另外两个小孩。36岁的他,如今已经返聊,看到儿子每天记录的关于他的日记,一个坚强的男人心中满满的感动与知足。
废墟中搜救生还者
“在下大湾营地期间,每天主要的任务都是在王家坡周围几个村进行。”“十号”1988年出生,是十一个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个,曾参加过雅安地震救援,在鲁甸灾区是排查搜救组的一员。他所提及的王家坡村在地震中发生山体滑坡,整村被从海拔1000多米冲到400多米,房屋全部倒塌。
8月7日,“一杯清茶”、“迪蓝蓝”、“十号”、“假行僧”、“大卫”、“阿振”、“凯兰”7人,与泰安特战救援队5人携带救援装备、两天给养和露营装备驱车出发前往王家坡村排查伤亡情况。由于道路塌方,队员们清理完道路,晚上驻扎在王家坡附近的下大湾营地。
次日上午,“十号”和丽江1名队友先行前往王家坡村摸排地形,如同废墟的村落让他们触目惊心。由于路况崎岖,车辆无法通行,蓝天救援队共18名队员徒步5、6个小时进村帮助王家坡村民挖掘失踪被埋村民和贵重物品。搜救工作往往在一个区域内进行一整天,晚上再返回营地。
掺上方便面调料的水
“一杯清茶”是队长,是聊城蓝天救援队的创立者之一,他和“九州方圆”两个人救援经验最为丰富,曾参加过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彝良、四川雅安的地震救援。
进入鲁甸灾区后,“一杯清茶”和队友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位于震中龙头山镇光明村的受灾村民运送物资。他回忆说,到了灾区才发现那里的灾情比彝良、雅安地震的情况更加复杂、严重。
“余震不断,比以往都要危险,我是队长必须对大家负责。甚至在某一个闪念想到,即使我没了,大家都得在。”“一杯清茶”说,大家时时刻刻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复杂的情况,以一种信念的支撑,既然来到了灾区,就想认认真真为灾区做点事儿,不给聊城丢人。
“昆虫繁多,队友们满身大红疙瘩。”8月8日,连续一夜的大雨后,位于王家坡附近山沟里的下大湾营地被泡在水中,睡袋可以拧出水来,但疲惫过度的队员们仍在酣睡。整个晚上他们分为三组轮流值班,让其他队友休息,睡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这次经历被“一杯清茶”调侃为睡“水床”。
“那里气温高而且潮湿,加上大强度的挖掘、救助工作,导致身体严重脱水。”“一杯清茶”说,挖掘尸体的时候,有的时候2分钟一换,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了,再加上遗体已经腐烂,气味特别重,这些困难都克服了。
在一次挖掘中,4名队员因为身体虚脱中暑。为了给身体补充盐分,防止因大量流汗造成虚脱无力,队员们把方便面盐料包倒在矿泉水里。“那种滋味,我一辈子都记得。”他感慨地说。
柔情记忆
“你不去,我不去,谁去救人?我为儿子感到骄傲!”“阿磊”的妈妈说,因为害怕她担惊受怕,“阿磊”瞒着她五年,直到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他救人的画面。
“支持她!”从聊城出发那天,“凯兰”的父亲和她8岁的女儿过来送行,尽管眼中有担忧,但却以女儿的行为感到自豪。
出发前,“错觉”瞒着父母,14岁的儿子不愿她走,但在灾区的每天,儿子仍会整理灾区的天气情况和问候发送给她,那些日子儿子的主食是泡面。
……
情系千里之外,队友、家人们所在的后方,是聊城蓝天救援队的勇士们最坚实的后盾,那些柔情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温暖闪亮。
瞒着父母奔赴灾区
医疗组“错觉”是一位女队员,她是这样奔赴灾区的,瞒着生病的父亲,儿子得知消息后不搭理她,只获得老公一票支持,就这样她噙泪背起行囊,奔赴灾区。
“不能告诉我爸妈,我妈肯定不同意,我爸身体不好,还生着病,再三考虑,必须瞒着他们。”她出发前这样决定。到了灾区,经常收到儿子整理的当地天气情况,提醒她注意安全,这让她心底暖暖的。
医护人员出身的“觉醒”负责对救出伤员进行包扎、伤口处理等,除此之外,她发现灾区居民最需要的就是“心理开导和安慰”,学过在后心理救助的她理论联系实际,帮助驻扎的一个家庭的小孩完成了心理辅导。
在灾区下大湾社救援时,当地灾民因为地震失去三位亲人,但是看到志愿者每天只吃素食方便面和压缩饼干,就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去坡地的菜园里,给他们挖来一些土豆摘来一些豆角吃。
“人间有大爱!”这是这次鲁甸救灾之行他们的最深感受。“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更加加进了,无论是队友之间的友谊还是志愿者与灾民之间的大爱,在灾难年前我们都成了一家人。”“错觉”说。
轮流值夜的后方
“我们只是代表,你们去了会做地更好。”8月17日晚上,迎接队友回家的聚餐在运河边一家小饭馆举行,“一杯清茶”提议,这次参加救援的队员向队友们表示感谢,一个坚固的后方,让他们感到踏实。
8月4日晚上7点,从队员们出发那天起,留守在后方的“救兵”、“行者”、“panda”和“阿呆”,每天上班的同时,联络前方队友,还要接收捐赠物资并确保送到灾区。到了晚上要轮流值夜班,一方面要确认队友们的安全,另一方面要防止漏接突发信息。
“不敢跟他们打电话,只能被动的等待着。”由于前线的临时营地没有电源,队友们的手机电量都不多了,发回来的信息也越来越少,主要是出发前和返回后报平安。
8月7日晚上10点多,收到前方“突降大雨,被困临时营地”的消息,一直到队员们入睡,“救兵”仍然悬着一颗心,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发来新的消息。她顾不上松一口气,又要为队友们去王家坡村的艰苦救援着急。
“救兵”是一名幼师,白天要上课,“行者”、“panda”和“阿呆”也都有自己的工作。每次队友们执行艰难的任务、遇到恶劣的天气,负责后方联络的他们会心急如焚,却又使不上力气,只能看着手机等待,那是一种难言的煎熬。
紧抓着不放的手
“我们彼此可以把命交给队友。”“阿磊”、“十号”、“迪蓝蓝”三个年轻小伙在救援中经常被分为一组,负责最艰难的排查搜救工作,说到大家的兄弟情谊,“阿磊”戏称彼此是“好基友”。
2013年4月4日,一位独自去门头沟雁翅镇登山的老人失踪,聊城蓝天救援队几名队员赶到北京参加救援。由于大山被冰雪覆盖,负责搜救的“阿磊”、“十号”和“迪蓝蓝”三人在雪地里扎营五天四夜,向四周进行排查。
“阿磊”回忆说,当时山上的积雪有数十厘米厚,上山搜救的第三天,他们与几位武警一道,陪同失踪老人的家属上山,走到预定路线一半的时候,途中突然下起大雪,为安全起见,几位武警护送这名家属回大本营,他和“迪蓝蓝”则继续搜救。
没想到在排查途中发生了意外,“阿磊”脚下突然打滑,向山下滑落。“迪蓝蓝”下意识抱着“阿磊”,两个人紧紧抱着从七十多度的斜坡一直滑到底,虽然身上多处擦伤,但两人紧抓着彼此的手没有松开。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