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钟仓中心学校,是顺安河西岸一所偏远的圩区学校,部分学生住在河东岸,每天往返校园都需要渡河。40多年来,该校的老师坚持义务护送孩子们过河,从未间断。
11月5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铜陵县钟仓中心学校。车子行驶在并不宽的道路上,两旁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路旁农家屋子的院落里,铺着金灿灿的稻谷或者玉米。车上,与记者同行的铜陵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铜陵县钟仓中心学校是顺安河西岸的一所偏远的圩区学校。该校现有学生700多人,其中36名来自顺安河东岸的不同村落。由于居住地和学校中间隔着一条顺安河,这些学生们每天都要乘渡船上学、回家。为了孩子们过河的安全,老师们就自发地组织起来,每天在渡口接送孩子们过河,已经坚持了40多年。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义务护渡的事一直在延续。
70年代初,为保障河对岸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学校老师们义务组织起来,每天护送需过渡学生上学、放学。42年来,参与护送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护送的传统一直在坚守,先后有300多名教师参与护送,5000多名学生被护送,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被当地广大学生、家长喻为“顺安河上的保护神”。
风雨无阻
下午3时40分,钟仓中心学校的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小学部的学生们三五成群走出了校门。“快点,老师在渡口等着呢!”人群中,一名推自行车的学生用浓重的乡音招呼着同行的5名孩子,大家一起跨上自行车向渡口骑去。
沿着一条新铺的柏油路,6名孩子很快便到了钟仓渡口。此时,在渡口附近的河堤上,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已站在那里,正不停地朝着学生来的方向张望。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名叫崔后彪,是钟仓中心学校的一名老教师,今年已经59岁了,护送孩子过河已经42年了。在这42年里,崔老师从原来的钟崔小学,到现在合并后的钟仓中心学校;从年轻的小伙,到现在的满头白发,一直坚持护送孩子过河,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见到学生们,笑容立刻在崔老师黝黑的脸上舒展开来。他快步迎上去,接过其中一名较弱小学生的自行车,开始一边叫着学生的名字一边清点人数。见6名学生已到齐,崔老师便让大家排好队,沿着河堤台阶而下,领着孩子们向渡船走去,嘴里不停地嘱咐道:“下河堤慢一点,注意脚下!”
用于摆渡的是一艘小船,一次荷载8人,由专门的船工划船。崔老师一边和船工打着招呼,一边招呼着学生们上船,来回帮孩子们将自行车搬到船上。枯水期的顺安河河面宽不足50米,但仍有装满木材的货船在航行。崔老师手握船桨,娴熟地和船工一起将船向对岸划去。到了对岸,崔老师又逐一将孩子们的自行车搬下船,目送着孩子们消失在河堤上,才乘船返回到对岸。不一会儿,又有3名学生来到渡口边,他们是钟仓中心学校中学部的初中生。初三年级的陶雅婷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到现在,春去秋来,不管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我们都是老师护送过渡。有老师在身边,心里十分踏实,父母也很放心。”崔老师领着他们,再次向渡船走去,乘着小船将孩子送到对岸,目送孩子们安全上岸,才放心返回,沿着河堤踏上回家的路。此时,夕阳西下,余晖照着崔老师的身影,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守护安全
钟仓中心学校校长叶仁根告诉记者,钟仓中心学校距离铜陵县城20多公里,地处顺安河西,是一所偏远的圩区学校,也是全县唯一有学生需要过渡上学的学校。目前在校的700多名学生中,有36名来自顺安河东岸的不同村落,每天都要乘坐渡船往返校园。为确保学生渡河万无一失,一支由老师自发组成的义务护渡队,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护送孩子们过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顺安河开河42年来,学校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义务护学行动却一直坚持了下来,被护送的学生累计达5000多人,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故。
崔后彪老师家住顺安河边,是护渡队里年龄最大的老师,也是最早自发参与护渡的老师之一,已坚持了42年。在记者问及是什么让他能够坚持送孩子这么多年的时候,崔老师笑了起来:“这是老师们的一份责任。学生就像自家的孩子,哪有家人不顾及孩子的安危。”崔老师说,这条河在丰水期河面宽达二三百米,枯水期也有四五十米,孩子们从陆路上学需要绕近20公里的路,乘渡船过河便成了孩子们上学的捷径。“我早上起早一点,晚上回家迟一点都没有关系,孩子们的安全才是第一位,只要把他们送过河,我就放心了。”
不落一人
陪同崔后彪老师护渡的章亮老师告诉记者,顺安河上除了钟仓渡口外,还有3个渡口每天都有学生过渡,学校在每个渡口都安排了老师,负责护送孩子们过河。为学生护渡当初是少数住在河边的老师自发承担的,后来扩大到全体老师参与。现在每逢恶劣天气,学校都要将老师编成护送小组。说到这些年护送学生遇到的惊险事,章老师说,2009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阻碍了学生们回家的路,一路上,老师和学生们手拉着手一点点的往前走,2公里的路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由于雪覆盖在河提上,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看不到路,老师和学生们只能靠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互相搀扶着走下河堤、坐船过河,将每一位孩子交到家长的手中。将最后一位学生送到家长的手中,当时已经是夜里9点多,老师们才踏上回家的路。
说起老师送渡一事,校长叶仁根感慨地说,老师们在偏远的圩区教学,本身条件就很艰苦,为学生付出了很多。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送渡至今,没有文件的要求,没有上级的命令,老师们没有什么额外的报酬,都是义务护送。从当初的自发举动,到现在发展成一个群体,护渡成为钟仓中心学校全体老师的一句庄严承诺。为了这句承诺,他们已经坚持了42个年头。这些年来,护送队虽然遇到过风雨、涨潮、大雪等恶劣天气,但是42年间学生渡河没有发生一起意外。叶仁根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我市教育资源布局的调整,钟仓中心学校部分学生转到了河对岸的学校读书,过渡的孩子也从高峰时的100多人减少到36人。“哪怕只有一名学生过渡,我们就会坚持护送下去,让学生平安过渡,让家长放心。”钟仓中心学校校长叶仁根坚定地说道。
(来源:铜陵文明网 铜陵日报社 作者:甘长丽 马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