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它既可以强身健体、竞技比赛、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她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教育文化,武术健儿们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拼搏克敌制胜的精神,以及公允、诚实、诚虚、礼貌的道德作风,是一种高尚的社会美的体现。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洛雷斯在《论中华武术价值观的世界化》一文中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做在他非常可贵的科学研究所调查的几种价值因素统计中,武术作为“教育文化”高居首位,可见中华武术精神丰富的文化内涵。二千多年来,随着历史变迁,中华武术历代精华的不断积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武术道德,成为代代相传,世世相承的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武德”一词始见春秋《左传》,它对武德的内容归纳为七点:禁暴、戢兵、保大、化公定、安民、和众、丰财,各朝各代武林门派都有自己的武德标准和戒约。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运用武术的技术功能,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当然,没有武德也可恃强凌弱,为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因此,在武术教育活动中,加强武德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武德,要摈弃封建腐朽的东西,继承精华,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武术学习存在的问题。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过分宠爱后生,影响了下一代人格的健全发展。意志薄弱,私欲膨胀,高傲自大,不懂礼节在一些学生身上有所体现,不少家长让孩子练习武术,又怕孩子吃苦;一些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冠军,出人头地,考试加分;还有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减肥;更有家长是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长大了不受别人欺负,就幼儿园的孩子,学上一二拳后,就用稚嫩的小拳头行使“自卫”权利。男生见女生受欺负,于是用拳术演绎英雄救美人的“壮举”……;传统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如带有封建色彩三纲五常思想的“师命不可违”、“一徒不可二师”、“传男不传女”、“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哥们义气卖命”等等,“文革”时武斗、社会上打群架时有发生,青少年打架斗殴和违法犯罪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所有问题阻碍了武德渗透,违背武术教育的宗旨,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为此,我进行了少年宫武德教育的实践和课程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