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的成名作,也是欧洲当代艺术电影中最为中国观众熟悉和感动的一部。影片有一种温暖人心的酸甜,让电影的无穷魅力得到释放。本片是为热爱电影的电影工作者、电影观众而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电影的礼赞,荣获戛纳影展特别评委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对生活于俗世的人们,电影院也许正是一座尘世的天堂。《天堂电影院》中出现的人物,无论是著名的电影导演、放映员还是观众,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生活态:与电影的联系远远超于日常生活。他们活动的中心场景是电影院。与此相关,似乎他们生命的主题也是电影。动人心弦的是,电影中的爱情镜头被一一剪断,当人们把它重新连接在一起时,这个令人怀想、沉思、感慨的主题显得更加悠远而有力。
回忆形成了影片的基本构造。缅怀之情又自然而然倾泻于回忆之中,成为一种绵长的格调。天堂影院的兴衰,极为确定而又充满情感地与一种文化的兴起与衰落相对应。不断的闪回镜头与现在时空镜头交叠映现,小多多成长为大导演,当年的放映员已辞别人世,昔日爆满的影院在一瞬之间化为灰烬。这种极为强烈的对比手法,使影片中的时空变化获得了展露时空本身的强大魅力。

从童年的多多开始回忆,然后是青年的多多,直到多多离开小镇,回忆结束,闪回到现实,多多坐飞机回到了小镇。这就是影片叙事结构的骨干,需要说明的是,回忆部分一直如流水般发展,没有一次闪回到现实。影片选择简单自然的叙事结构目的很明确,回忆往事时,人们往往选择一个安静之处,不希望被打扰,记忆最深处的碎片需要慢慢梳理。影片的各个环节处理得自然流畅,比如中年多多躺在床上回忆时,海风吹到屋内,屋内的风铃叮当作响,这时镜头一转,闪回到童年多多,他在教堂里睡觉,手里拿着祭司用的摇铃,比如阿尔夫莱多的手抚在童年多多的脸上,再展开时,多多已经长大。
在叙事的主干上还生了几个生动的枝条,与主干相映成趣。比如阿尔夫莱多仿佛象征着电影的发展历程,他从默片时代就开始在电影院放片子,当他和多多相处最快乐的时候,恰恰也是人们最热爱电影的时光,当他在大火中失明,多多替代了他,继续为人们制造快乐,穿插期间的电影也在向我们展示着电影在技术、形势和内容方面的的发展(比如胶片的发展,比如吻戏被删到色情片,比如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等等),当多多陷入情网,电视诞生了,开始对电影院悄然发起进攻,阿尔夫莱多离世后,天堂电影院被炸毁,那似乎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电影不再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