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傅彪
摄影:邱永旗、任沁峰、梁拱宁
摄像:王伟峰
一、铁笔功简介
一笔一剑难掩儒侠本色,一招一势方显文武之风。文人墨客以笔抒情,武坛儒帅以剑挥豪。两者既有融会贯通之理,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文一武,方显英雄本色。故曰:“山谷行书,长撇大捺;武当拳法,凤舞龙蟠。右军小楷,铁画银钩;少林拳术,其劲在骨。” 古时唐代著名草书家张旭、怀素等都曾因观看公孙娘舞剑器,故而草书大进。诗赞“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人称“活猴子”的一代武术大家孙禄堂先生,其书法更是运转自如,骨力抱藏其中,浑如其拳法。又如何福生、海灯法师以及诸多武术家,其书法功力均造诣高深。现今儒将傅彪也在文武剑墨之中苦下三十载之功,书剑不凡。在拳风之中融通书法之道,在泼墨之间参悟武学之机。故而创编了一套文武结合之功“铁笔功”,又名“铁棒功”。
在创编之中,傅彪认真研究了武术与书法之间,内与外的相互关系。比如:习武习字都讲究腕部的作用。吴图南在《国术概论》中说:“运用气力如何始能随心所欲达于敌人之身?必须视腕之能否灵活而定,盖肩不松而力不能到肘,肘不垂而力不能达于腕,腕不活则不能达于手指。况望其力能达于敌人之身者乎?故腕之灵活,实为练习国术者必须之条件。”书法执笔,讲究提腕悬肘,这样指腕方能灵活,运笔才能圆活自如,轻重疾缓有度,得心应手。相传王献之作书,其父王羲之乘其不备,有意掣其肘部而不稍动,右军预言献之将来定会成为名家。王羲之爱鹅是书家所共知的,他常观察鹅在池中游水时来往灵活自如的神态,从中悟出了腕子活的道理。我们在学习书法时,如能借鉴、学习一些武术的腕部练习方法和对腕部要求较高的武术内容如枪、剑等,无疑有助于提高腕部劲力和灵活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术与书法在外形上也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书法讲究“入木三分”,即骨、筋、血、肉。武术亦然,注重“骨法”。将四肢与躯干并称为“五骨”,要求“五骨”的五根线条有力,骨梗强壮。方法上常表现为撑、拨、张、展、勾、扣、翘、崩等;书法讲究间架结构平衡,否则体势不工,规矩有亏,难云书法。武术讲究身正步稳,式正招圆,即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准确、协调、齐正。书法讲究彼此顾盼、潜相属视,相管领、相朝楫,有轻有重、有刚有柔、有藏有露、有虚有实、有正有偏、有长有短、有扬有抑。在武术运动中,也有阴阳二气相协调的原理;书法与武术在初学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武术首先必须从基本动作开始,先学动作和方法的规范和正确,而后学套路,并逐渐掌握演练技巧和攻防技巧;书法学习应从正楷开始,再学行书和草书。书法有真、行、草、隶、篆之分;武术有刀、枪、剑、棍、拳之别。颜、柳、欧、褚,笔法不同,同归于字;少林、武当手法不同,同归于拳。
武术与书法均来源于生活,通过相互借鉴、学习和探索,能够增进交流,开阔眼界,从而使书法艺术增强意境、气势、韵味、节奏、美感和书法的功力;同时通过欣赏、研究、学习书法,引起共鸣和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提高武术套路的演练技巧和表演艺术的创造。
注:此套路所练铁笔重约200斤,直长180厘米,周长60厘米,为纯铜铁而铸。练此功者除拥有一身扎实功底与精湛武艺外,更应具备一种文学修养及武学修为。古训:“路漫漫齐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人处世,习文修武,都应精与勤,勿荒于嬉。成与思,勿毁于随。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如傅彪诗中所言:“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锤百炼后,永铸座右铭。”文武之道,贵于钻恒。人生之道,在于求索!
武林春风
武林春风至,催我发奋时。
轻袍迎战疾,锤炼人生智。
——傅彪
二、武术与武德
武德是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武术界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在古代,“智、仁、勇”称为三大德,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武德也要求智、仁、勇。孟子则提倡“大勇”,反对“小勇”,他主张要把武勇用在为国为民的大事上,而不要那种只知好勇斗狠,任性使气的“匹夫之勇”。说明自古以来就有武德之说。谚语讲;“文武之道、德为艺先”短短八字精言,同样也是各行各业的金科玉律。所以习武之人要有“厚德载物”的精神,做一名文以评心,武以观德的卓越人才!
儒帅傅彪:文以评心 武以观德
三、铁笔功动作名称
起势 / 童子拜佛 / 横扫千军/ 步步为营/ 横扫千军/ 回身反扎/ 顶天立地/ 铁笔乾坤/ 游龙武韵/ 开山迎客/ 提笔挑掌/ 回首寒梅/ 游龙惊天/ 勇往直前/ 千锤百炼/ 屹立中华/ 力拔山河/ 铁画银钩/ 盘坐神州/ 文武华夏/ 千锤百炼/ 漫山摆腿/ 风雨豪情/ 铁腿惊天/ 厚积薄发/ 铁退追风/ 童子拜佛/ 力顶千斤/ 迎佛东来/ 童子拜佛/ 收势
四、铁笔功动作演练
起势
两腿开立,左手立铁笔于身体左侧,右手单掌合什于胸前,头正身直,目视前方。
起势
1.童子拜佛
接上式;两手握铁笔于胸前与胸部成水平线。左手托笔梢,右手托笔把,目视左侧。同时两手变掌合什,铁笔端于双臂之上,左右平衡,成马步式,四平八稳,目视前方(图1)。
图1
2.横扫千军
接上式;两臂发力上抖使铁笔悬空,并快速伸出两臂紧握铁笔,转换成左弓步,由右至左横扫击出,右手握于前端,左手握笔贴于腰间(图2)。
图2
3.步步为营
接上式;迈左步成左弓步,两臂握笔平刺,力达笔尖(图3)。
图3
4.横扫千军
接上式;右弓步前腿不动,后腿向前迈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用力横扫击出,笔尖与身体成一条线,目视笔尖(图4)。
图4
5.回身反刺
接上式;上动不停,身体向右旋转180度成右弓步,同时两臂从腰间发力平刺铁笔,笔梢略高于肩,目视笔尖(图5)。
图5
6.顶天立地
接上式;右弓步回身反刺,迅速提左膝,成右独立式。两臂直举铁笔,笔杆上下垂直,身体与左膝相对,目视前方(图6)。
图6
7.铁笔乾坤
接上式;提膝左腿迅速向左侧落步成左弓步,迅速落笔于身体侧方45度,笔尖点地,左手托笔,右手推掌,目视手掌(图7)。
图7
8.游龙武韵
接上式;右臂由下至上划弧上托笔端,左手乘势换出向后横扫,掌心向上,左腿屈膝下蹲,成跪步式,目视前方(图8)。
图8
9.开山迎客
接上式;右手上托笔端于头顶上方,由左至右向身前划半弧到身体左侧,由跪步转换成半马步,左腿在前、右腿在后,重心至右腿,右手托笔端,左手向左侧方亮掌,掌心向上,目视手掌(图9)。
图9
10.提笔挑掌
接上式;前手掌回肘反抄,以肘关节托平笔杆横放于左肘臂之上,前掌直立,右手抱笔端,重心在后,目视笔尖(图10)。
图10
11.回首寒梅
接上式;两手翻腕上托铁笔,同时转换成右弓步,目视笔尖(图11)。
图11
12.游龙惊天
接上式;两臂不动,下肢左腿提膝,重心落于右腿,单式站立,目视左侧方(图12)。
图12
13.勇往直前
接上式;提膝左腿落地成半马步,重心落于后腿,两手下翻腕托笔身与肩平,目视笔尖(图13)。
图13
14.千锤百炼
接上式;两臂顺势向前落笔回拉,直放直收,顺势时变弓步,回拉时成半马步(图14)。
图14
15.屹立中华
接上式;两手紧握铁笔,由下至上,从左到右提撩立笔,紧贴于右耳侧,左手上托笔端,右手紧贴笔杆,上下垂直,成右弓步,目视左方(图15)。
图15
16.力拔山河
接上式;左腿提膝,成右独立式,两臂换手上托铁笔,笔尖朝前,目视前方(图16)。
图16
17.铁画银钩
接上式;左提膝腿向左侧迈步成跪步,两手顺势将铁笔落于身体右侧45度角,笔尖点地,右手单式独托,左臂横扫,掌心向上,于身体后侧定式,略高头顶,目视前方(图17)。
图17
18.盘坐神州
接上式;两手托铁笔于头顶,同时两脚直立而并,两腿下落成坐盘步,两手随下落之势保持托笔动作,目视笔尖(图18)。
图18
19.文武华夏
接上式;两臂于头顶上方云笔45度于身体左侧,铁笔迅速下落于身侧,笔端撑地,笔尖朝上,目视右侧方(图19)。
图19
20.千锤百炼
接上式;身体缓缓立起,成并步,两掌托笔,两臂顺势向前落笔,变弓步式(图20)。
图20
21.漫山摆腿
接上式;两臂握笔垂立于体前,右腿由左至右,从低到高划划线从面前摆出,摆腿时须从铁笔里侧而过,此腿法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与速度感(图21)。
图21
22.风雨豪情
接上式;摆腿落地后,迅速于笔左侧做半马步亮掌式,左腿在前,右腿在后,目视笔杆(图21)。
图22
23.铁腿惊天
接上式;半马步亮掌,右腿向前跟步,左腿由左向右划弧线用前脚掌横击铁笔梢端(图23)。
图23
24.厚积薄发
接上式;摆腿击出,同时顺势旋转360°,朝铁笔落处而去,继而双臂顺势向前握笔,变弓步式(图24)。
图24
25.铁腿追风
接上式;两手握笔立于身体右侧,同时单手扶笔直立,左踹腿快速击出(图25)。
图25
26.童子拜佛
接上式;踹腿落地后,两手右侧身同时托笔于胸前,成水平线,两腿跳起坐盘式,铁笔横于两臂之上,双手合什,目视前方(图26)。
图26
27.力顶千斤
接上式;两腿缓缓站立,两臂由托笔改为握笔立于身体左侧,同时身体变跪步式,铁笔立于身体左侧,以上肢局部做贴靠,目视右侧方(图27)。
图27
28.迎佛东来
接上式;左手握笔换于右手,立于身体右侧,右腿半蹲,左腿脚尖点地,成虚步式。左手向左侧45度推掌,目视左侧方(图28)。
图28
29.童子拜佛
接上式;两手托笔平放于胸前,以两臂架成水平线,右腿半蹲,左腿扣于右腿之上,双手合什,目视前方(图29)。
图29
收势
接上式;右腿下落,两腿开立站起,左手立铁笔于身体左侧,右手单掌合什于胸前,头正身直,目视前方。
收势
备注:铁笔功在精、气、神、力上表现尤为突出,创编之初,傅彪先生就对人体运动学做过深入研究。尤其在力上,身体力行,重实践、求创新。对散手技击颇有裨益。就人体而论,分为上、中、下三节。上节又分手、肘、肩三节。铁笔挥力刺出之时就充分体现出手臂三节协调一致的原理,散打重拳亦是如此。笔尖刺出融通全身力量于一点与散打直拳击出配合周身之力达于拳面是一致的。训练时要做到勤钻苦练,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