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广义而言可以指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音乐的定义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但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比较而言,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体验,最传统的一种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现场音乐也能够由无线电和电视来播放,这种方式接近于听录音带或看音乐录像。有些时候现场表演也会混合一些事先做好的录音,如DJ用唱片做出的摩擦声。当然,也可以制作自己的音乐,通过歌唱,玩乐器或不太严密的作曲。
甚至耳聋的人也能够通过感觉自己身体的震动来体验音乐,最著名聋音乐家的例子便是贝多芬,其绝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后创作的。
人们想学习音乐的时候会去上音乐课。音乐学是一个历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
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各文化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系统,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以该领域为讨论对象的学科。
音乐的要素包括:
节奏
旋律
和声
音色
每首不同的音乐都是主要由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来区分的,这两种要素决定了音乐的个性。由两个以上的乐器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演奏(演唱)的音乐,可以由和声协调组成复调音乐。每种乐器和每个人声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不同音色的乐器组合形成独特的效果,安排这些乐器的组合叫做配器。以上四种要素的不同组合组成了每首音乐独特的性格,使人在聆听不同音乐时能感受到欢快、悲伤、慷慨、振奋等各种情绪,能理解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音乐,经常聆听音乐甚至可以从不同的音色中听出是哪个人演唱的,是哪种乐器在演奏的。
音乐的功能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音乐理论
乐谱音乐学
音乐他律论
音乐自律论
古代伟大音乐家的创作和民歌的流行基本是凭借灵感产生的,后来的学者在研究这些能流行多年的音乐,逐渐总结出理论,其后的音乐家就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音乐理论证明哪些音乐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使人感到悦耳。现代并结合物理声学的研究结果,使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但音乐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现代音乐理论主要是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也面临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根据音乐理论,小二度音是最不和谐的和声,但中国的琵琶其中有两根弦的主音却是二度音程;现代摇滚音乐根据音乐理论是最不和谐的噪声,却受到如此多人的欢迎。音乐理论仍然面临着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问题。
音乐形式
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用人声唱的声乐和用乐器奏的器乐,不论是声乐或器乐都有许多种结合的方式,如独唱、合唱、对唱,独奏、协奏,交响乐等。两者也可以混合,声乐用乐器伴奏,或在器乐交响乐中混入人声等。
声乐
器乐